壮族鬼节的风俗
1、寄哀思祈福佑的中元节 广西少数民族过中元节的风俗
在“送祖”时,人们会进行“烧包”,即把用冥纸剪成的衣、鞋、房等冥包烧掉,并杀鸡杀鸭,做糍粑,用彩色纸裁成衣裤、鞋袜,家祭之后,晚上又到河边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并让其灰烬随水漂流而去。除了壮族,广西的其他少数民族也过中元节。例如,融水部分地区的苗族会在农历七月十四这天备...
2、壮族的鬼节
壮族视“鬼节”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正如过年一样,即使家境如何贫苦,这几天还是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
3、壮族的七月十四是怎么节日啊?
据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鬼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如同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也有一些当地人说:七月十四吃鸭子,主要因为在广西无鸭不成席,在七月十四这样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里,怎么可以没有像样的祭品来供奉祖先呢!民俗...
4、为什么广西过“鬼节”要提前一天过?
根据咱们壮族的民间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到阴间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望亲人。至于无家无亲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野上游荡,所以在这个时段里,都不得在外面闲逛,免得被“野鬼”拉去做替身,故又称“躲鬼”。至于“野鬼”之说,纯粹是封建迷信的无稽之谈。究其...
5、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因此变成了现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过节的习俗。这个节日的内容是祭祖和祀鬼两种。相传七月十四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天祭奠远祖。又传说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无家可归,成为野鬼孤魂,他们四处游荡作祟。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杀鸡杀...
七月初七为什么叫鬼节
七月初七是七夕,七月十五才是鬼节。因为广西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到阴间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回到人间探望亲人,因此得名鬼节。中元节(鬼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
为什么广西有个七月十四节
广西有个七月十四节,这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鬼节”。以下是关于该节日的几个要点:起源与历史:鬼节原意是敬贺和感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在七月十五接近收获的季节,这是一年中既不热也不冷的时候,被认为最适合超度游离的冤魂。节日意义: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
广西壮族三月三吃什么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4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
农历3月初3是鬼节么
农历3月初3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壮族,传说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 在江淮、江南一带将农历3月初3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会在3月初...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哪些风俗禁忌
农历三月初三,是多个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在汉族中,这一天是古老的上巳节。在鬼月,即农历七月,人们认为不宜在半夜晾衣服,因为潮湿的衣物容易吸引游离的电波,成为捕捉鬼魂的陷阱。这样的习俗与民间信仰相关,人们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位于头顶和两肩,可以保护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