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犯太岁要佩戴什么
太岁,乃道教信仰中至高无上的神。一般信仰和民间大多数称为“太岁神”。太岁以六十甲子为中心,每过一年就有一个太岁神,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等共十二个太岁神轮番值年。
道教认为太岁神主管人的“本命年”运程。正对“太岁神”这一信仰,道教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解释人间的吉凶祸福。故每当农历的干支与人的四柱八字的地支相冲的时候,就称之为“犯太岁”。
在道教信仰中,犯太岁是灾祸的根源,人一旦犯了这个太岁神,就会诸事不顺,大不吉利。为了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每逢“犯太岁”之年,人们就会到道观去拜太岁神,或请道士到家中设坛举行拜祭仪式,以保佑自己一年四季平安无事,顺顺利利。
因此每逢农历新年到来之前,道观里的道士就会做好准备,举行隆重的“安太岁”的仪式。这个“安太岁”的仪式一般由道长来主持,由道长带领全观的道士一起举行。
在正堂的供桌上供奉着写有“太岁神”的牌位或神像。这个神像一般是用红纸或红绸制成的圆形的、约半寸高的头像。它的正面是太岁神的正面像,它的背面是太岁神的背面像。在举行安太岁仪式的前几天,道观里的人们就忙着筹备拜祭仪式。他们先将香烛供品准备好。香烛是点香燃烛的简称,是用香料和蜂蜡等物制成的用于烧香点烛的用具。供品是烧给太岁神吃的食物。这个供品不是三牲美酒,而是一些人们常吃的米面粮食和蔬菜之类的东西。在供品前面放一个用红纸做的方形牌子。这个牌子叫做“贴号”。这个贴号上有四方形或多方形的小格,每个小格里面写上一个字,这是专门用来预测凶吉祸福的。“贴号”的正面写有某某人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数字及加有某某、太岁的称谓等。
举行安太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将贴号和供品等摆在正厅的供桌上。到了第二天上午申时左右(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主持仪式的道长就带领全观的道士来到大殿前的一块空地上(这个空地一般称为“天坛”),面向北面设立一个祭坛。这个祭坛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桌子,桌子上面铺着一张大红纸(或红绸),纸上画着八卦图和写着某某人姓名及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数字等。这张红纸就叫做“疏文”。疏文上所写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数字等就是给太岁神所立的“档案”。
道长将香烛供品摆好后,就将这张红纸放在供桌前的一个凳子上,然后焚香燃烛,率领全观的道士一起念咒作法。念咒作法之后,道长将疏文烧掉,然后作揖行礼三次。接着将疏文所写的内容告诉前来参加仪式的信众(即求神保佑的人),并让他们将疏文带回家中供奉起来。这样安太岁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还有一种安太岁的方法是请道士到家中来举行仪式。请道士到家中来举行安太岁仪式的程序和道观里举行的程序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家中举行仪式规模较小、较简单,不能象在道观里那样要供奉一个很正规的牌位或神像(只能在画好的图纸上行事),只能在家中举行的这一程序较为简便了。当然所取得的成效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请来的道士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念咒作法后烧了疏文并交给主人带回家中供奉起来就算结束了整个仪式。